首 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买书前,先看看翻译者

日前,一个叫“龙婧”的名字引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学者王晓渔的注意。这个“龙婧”在短短4年时间里翻译作品达23本,从文学到商业再到学术,横跨文史哲领域,几乎无所不能;而另一译者“李斯”译作范围之广、数量之众比“龙婧”更为甚之。这些译作错误频频,甚至有剽窃他人作品之嫌,扰乱翻译市场的同时也误导了读者。

 

出版社:急功近利促生“集团运作”

 

“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。”译林出版社译文室主任王理行谈及翻译界这些“牛人”时表示担忧。“即便钱钟书也没这样的本事,虽然他精通好几门外语,并且博闻强记、学识渊博。这些所谓‘牛人’,肯定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批人的‘集团运作’。他们所做的也不是翻译,而是拼贴。”王理行告诉记者,有些出版机构为了赚钱,往往选好一套名著或热销书,找到销售渠道,便拉起一帮人,根据现有多种译本开始复制粘贴,署上“龙婧”、“李斯”这样的笔名。“这样拼拼贴贴,一个月就能出一本书,质量根本无从保证。”他对此类行为非常愤慨,因为这样做一方面是严重侵权,侵犯了原出版社和原译者的权益,更严重的是搅乱了翻译出版市场。“本来翻译是一件严肃崇高的事情,这样一来全部变味了,对读者也很不负责任。”

 

译林作为专业知名出版机构,对国内翻译界哪些人适合翻译哪些书比较了解,选择译者时也很有针对性,但也经常遇到有人自荐当翻译。“有的人开口就说,一本20万字的小说给他两个月就能完成。这样的人我们直接拒绝。正常情况下,这是半年才能做到的事。”

 

而现在许多出版社面临的矛盾是:要把引进图书尽快推向市场,就得压缩翻译时间,继而影响翻译质量。“这个矛盾怎样去解决,大家都在思考。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商定全球同步出版时间,提前拿到国外作家的电子稿,然后挑选合适的译者翻译。”但有的书有“最佳出版时间”,比如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,一方面是盗版的威胁,一方面又是读者的焦急等待,那就只能赶工。

 

翻译家:读者要挑好的出版社

 

南京市“十大文化名人”之一、著名翻译家许钧对翻译界出现这样的“牛人”表示惊奇,“一般来说一天翻译三四千字已经非常好了。一个译者不可能什么都能译,更不要说译得好了。现在一些书装帧得很漂亮,但翻译质量却值得商榷。”

 

“翻译作品,尤其是文学类译作,对译者的要求不仅要外文好、中文好,更要求气质上相仿、性情上接近。现在优秀的大出版社都会让人试译,试译得好才请你翻译。一本书稿译完,责任编辑要一个字一个字对照一遍原文的。许多责编本身就是翻译家,比如人民文学、上海译文、南京译林等出版社都是这样。”许钧说。

 

面对图书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译本,该如何选择?许钧的建议是,最重要的是挑好的出版社,“前面我提到的出版社,都比较值得信赖。另一点建议就是,买书时翻看一下译者的前言和序,好的译者除了正常翻译之外,通常会加入自己的研究。好的译者跟读者是一个合作的过程,你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互动。”

 

声明:部分文章和信息转载自互联网,如果有版权冲突的地方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