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中介绍了作者大量的经验之谈,如掌握英语词汇,贵在精而不在多;学会英语的标准,不是懂而是熟;理解英语词义,重在准而不在泛;翻译时选择词义,上下文是最好的词典等,极具启发性,也颇能纠正语言学习者和翻译者的许多误区。
书中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,如:翻译有理解和表述两个方面,实现两种语言间的转换,不应是简单的一条直线,而应是“V”形的折线。“V”字上面的两个端点代表两种文字;而下面两条斜线的交叉点,则是要表达的概念。翻译的第一步,是通过第一种文字“吃透”其表达的概念;第二步是用第二种文字中最恰当的词句,准确无误地把那个概念重新表述出来。如此译法,看似走了“弯路”,其实是最可靠的途径。照此翻译,也就没有什么“直译”或“意译”之分了。
作者强调,译者应将自己“化”为书中人物,按照彼时彼地的历史及社会环境,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。恰如京剧“猴王”李万春所谓之“猴学人”:一般演员演孙悟空都是人学猴,忘不了自己是人,只是在舞台上模仿猴的动作;而李万春却先把自己“化”作孙悟空,再以猴子的身份去学人的举止,其演出效果自然出神入化,胜人一筹。
作者曾任教多年,深知讲课时须抓住听众心理,因而写书时也很注重“在知识性中增加些趣味性,不致通篇都是一种正襟危坐的高谈阔论”。本书不仅行文风趣幽默,而且列举了大量精彩的实例。例如:“homelessdog从字面上看,恰好与中文的"丧家之犬"相对应。但果真这样译就错了。因为欧美的白种人祖上是猎牧民族,对狗有特殊的感情,甚至把狗列为家庭成员。Homelessdog有悲悯的内涵,宜译为"无家可归"。”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,不仅生动,也最富教益。